近年来,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老干部局以“市区县合力解题”工程为抓手,创新构建“耆管事”老干部志愿服务体系日斗优配,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“银色动能”。截至目前,全区1000余人次老干部参与调解工作,累计化解矛盾1453件,成功率达98%。“耆管事”品牌获省“老干部之家”专题访谈、市委社工部志愿服务项目路演铜奖等。
2024年4月日斗优配,淄川区面向全区公开招募具有法律专业背景、基层工作经验或群众工作能力的退休干部、老党员,组建“耆管事”志愿服务队,通过严格筛选,43名政治素质高、调解能力强的老干部成为首批队员。他们深入村居开展法治宣传11场次,成功调解土地纠纷、邻里矛盾等63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95%。
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区委政法委、区司法局创新建立“1+9+13”调解工作体系:即在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立1个区级调解工作站日斗优配,组建医疗、劳动、企业等9支行业调解队,依托13个镇街调委会建立基层调解站。选聘、特邀调解员常驻办公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。
当地设立老干部“耆管事”工作室,选聘23名专业能力强、群众威望高的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专家“三老”人员担任核心成员,针对医疗事故、交通事故、社区治理等矛盾高发领域开展精准调解。建立了梁军、鞠俊瑞、蔺桂霞等10个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,累计调解各类矛盾370余起,成功率达97%。
老干部“耆管事”工作室入驻区“一站式”矛盾调解中心,选派4名优秀人民调解员驻室办公,融入和参与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、开展基层法治宣传、承担人民调解员培训授课任务。金牌调解员焦裕良创新“三看三讲三问”法,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4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到97%,协议执行率达到100%,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。
组建“银龄调解”人才库,吸纳170名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党员、退休人员入库。搭建“传帮带”平台,选聘7名资深调解员担任社区导师,通过“调解大讲堂”“案例研讨会”等形式开展专项培训。创新“疑难共商、经验共享”机制,组织老中青三代调解员联合办案3次,培育基层调解骨干19名,使“工作室”成为化解矛盾的“智囊团”、年轻干部的“加油站”。
“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智慧化解民忧,用情怀温暖民心,为基层治理注入‘银色动能’日斗优配,绘就了一幅‘耆乐融融’的和谐画卷。”淄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区委老干部局局长李先来说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闫盛霆 王静)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